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原油市場的非理性繁榮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96年演講首次提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描述金融市場過分投機而使資產價格大幅偏離基本面的不理性行為;2000年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著作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文中更生動的描述了非理性繁榮的過程,更把金融市場當作一個天然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金融市場每一個新參與者,就像是給原參與者一筆報酬,這筆報酬又吸引下一個參與者,形成一個正回饋循環(Feedback loop),市場報酬越來越高,參與者越來越多,資產價格也相應水漲船高,逐漸的偏離了基本面造成了泡沫,到了最後沒有新參與者後,少了新的資金支持報酬、資金隨之斷鏈,投資人快速的撤離市場的反循環,造成泡沫的破滅。
20000年的網路泡沫即是如此,1994年起隨著Mosaic瀏覽器及全球資訊網(WWW)的出現問世,成立官方網站成為一個全球大公司的象徵,即時資訊、免費刊物、線上互動、電子商務等一連串令人不解又充滿想像的詞彙,讓投資人捧著大筆資金投資網路題材相關的公司,1995~2000年間新企業只要在公司名稱上添加「e-」字首或是「.com」的字尾,IPO後馬上成為百萬富翁,2000310日納斯達克指數觸及5,408.6,然而1999年至2000年初,美國聯準會接連升息6次,資金面已有疲態,加以網路概念公司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大同小異,部分網路公司甚至3~5年沒有營收;2000310日泡破終於破裂,股票市場在20003月到200210月跌去將近5兆美元的市值,網路泡沫又被稱為dot-com泡沫。此後,非理性繁榮被用大量來解釋資產價格大幅偏離基本面的金融市場泡沫現象,如2008年的美國次貸風暴(Subprime Mortgage)也被視為非理性繁榮的經典案例。
2014年下半年起,隨著非傳統原油的量產,加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趨緩,原油市場供需盈餘的情況日益嚴重,國際油價逐步滑落,到了11月原油輸出國組織(OPEC)並未如往作為搖擺生產者(swing producer)角色減產織成油價,沙國反而帶頭增產發起價格戰爭,2014年底國際油價因此崩跌,而看似原油市場供需拉鋸的結果,卻非表面上看來這麼簡單,近期部份學者抽絲剝解原油價格崩跌的前因後果,提出這次油價大跌亦是一種非理性繁榮的新解;然這樣的解釋並非標新立異,而是有其更具深意的背後故事,甚至部分市場專家認為這波國際油價的崩跌,或許避免了未來一波更大的金融危機與系統性風險。
原油市場長久以來為賣方市場,也就是說原油價格的高低由供給面影響較鉅,主因於原油需求奠基於全球經濟成長表現,而經濟成長循環相對緩慢且好預測,也因此原油需求端往往較為穩定且好掌握,因此相對不穩定的供給面成為原油價格波動的決定性因素,而掌握最大原油供給量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即成為了影響原油價格的關鍵,OPEC就像是原油市場的中央銀行,肩負者控制市場貨幣數量(原油供給)以及通貨膨脹(原油價格)的角色,當原油價格偏低 OPEC減少供給支撐油價,反之亦然。
但是近年來原油央行(oil central bankOPEC,漸漸偏離了其職責,在次貸風暴、歐債危機以及茉莉花革命後,加以中東內戰不斷,OPEC成員為了自身利益,犧牲了維持油價穩定的責任,開始將國際油價目標訂定在百元高檔,而連年的高油價配合美國聯準會三次的量化寬鬆政策(QE),國際能源巨擘大量投入新原油的探勘、開採以及技術革新,巴西深海油田、加拿大油砂、美國頁岩油產量持續攀升,然而即便能源巨擘們早就知道這樣異常的大量投資與開採必然造成供需失衡的情況,但是在誰都不知道誰會是最後一隻老鼠的情況下,國際能源巨擘仍舊不斷進行超額投資的軍備競賽,終於,原油市場供需盈餘的情況在中國經濟趨緩的狀況下比想像中來的嚴重且快,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球原油供需盈餘一度突破每日200萬桶的水準,美國原油產量及庫存量甚至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原油市場非理性的大量投資,帶來產量的不斷飆升,被學者稱為石油繁榮(petro exuberance)。
追根究柢,國際油價崩跌,造成OPEC國際鉅額的損失可說是自作自受,倘若OPEC長期控制油價在50~60美元的水準,原油市場不至因為超額利潤引來大量投資者,而OPEC過晚察覺到石油繁榮的現象,更造成OPEC非給加入這價格戰爭的窘境;這就好比1970年代期到1980年代初期的美國,當時美國央行未能有效控制通貨膨脹,導致通膨升至13%,以致當時的聯準會主席沃克(Paul Volcker)被迫大幅升息以打擊通膨,在19816月把短期利率調高到史無前例的20%,隨後造成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重挫,OPEC就像是政策錯誤又後知後覺的失職央行。
但是,OPEC維持產量不變甚至增產讓國際油價崩跌卻不見得是壞事一樁,倘若2014年底OPEC決議減產支撐油價在高點,高報酬加上寬鬆的貨幣環境,石油繁榮的情況將持續下去,供需盈餘情況更為惡化,油價始終將迎來大跌,而過程中能源企業超額投資不斷墊高,加以聯準會今年啟動升息循環,油價若在當前的時間點崩點,恐怕就不單單是幾家能源公司整併如此而已,能源產業恐怕掀起一波倒閉潮,大量能源公司債違約、高收益債價格隨之崩跌,恐怕引起金融市場的系統性危機,是以2014OPEC決議發起價格戰爭,或許是這個原油央行OPEC近年來最正確的決策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